近日,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信阳市推进企业上市培育工作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为便于各县区、各部门及市场主体准确理解政策内涵、高效推进政策落地,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起草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有关决策部署,抢抓资本市场改革机遇,建立覆盖企业上市“发掘-培育-辅导-融资”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我市更多优质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市政府办公室在前期走访座谈调研、政策梳理、措施制定、意见征求、专家论证等工作基础上,聚焦企业上市全周期服务要点难点,提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解决措施,并进一步优化政策,研究制定了《若干措施》。
二、出台目的
《若干措施》以“建体系、育梯队、强产业、促发展”为核心目标,从企业、产业两个维度精准发力,具体目标如下:
企业维度:推动“想上市”向“能上市”转变。通过明确上市流程指引、协助解决土地确权、股权纠纷等历史遗留问题、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企业上市扫清障碍,帮助企业少走弯路、高效冲刺资本市场。
产业维度:推动“单个强”向“集群强”转变。以上市培育为抓手,聚焦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产业链,培育“链主企业引领、上下游协同”的产业格局;同时吸引外地优质拟上市企业来信阳发展,进一步壮大本地产业集群规模与竞争力。
三、主要内容
《若干措施》围绕“找企业、育企业、帮企业、扶企业”四大核心方向,提出16项具体举措,按企业上市全流程可拆解为以下五个关键环节:
(一)精准筛选:建立高质量上市后备资源库
锚定企业范围:重点发掘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技术含量高、经营业绩增长快的潜力企业;
实行动态管理:每季度跟踪企业经营状况与培育进展,力争每年推动5家企业纳入“省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库”。
(二)分层培育:构建全周期梯次培育机制
“1+1包联”机制:入库企业由一名县级领导和一个工作组全程跟踪服务;
“分阶段辅导”机制:按照“培育—股改—辅导—申报—上市”五个阶段,对企业实行差异化培育,针对企业不同上市阶段的需求,精准匹配资源。
(三)重点突破:聚焦三大领域强化培育力度
产业链培育:鼓励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对接资本市场,通过配套资本招商体系吸引优质企业来信展业。
园区培育:整合园区资源,提供融资路演、IPO辅导,协调解决土地、证照问题。
国企赋能:支持国企通过并购、产业基金等方式吸引优质企业集聚。
(四)服务保障:打通企业上市“全流程”堵点
培训服务:开展上市流程和合规定制化培训。
绿色通道:开通快速审批和证明开具服务,限时办结。
资源对接:搭建企业与省级、国家级资本市场平台桥梁。
中介协作:引导优质券商、律所等机构提供专业服务。
(五)政策扶持:从资金、人才、科创三维度强化支撑
资金支持:探索设立上市专项基金,提供信贷贴息和科技保险产品。
人才保障:优化落户、安居、子女入学等福利,加强本地金融人才培养。
科创赋能:协助申报创新平台和专利布局,对独角兽、专精特新企业给予奖补。
四、对接流程
(一)申请纳入上市后备企业库
申报路径:本地注册企业向所在县区地方金融工作部门提交申请;科创类等特定行业企业,向市级行业主管部门提交申请。申报企业需填写《信阳市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推荐表》(详见政策文件附件1),需明确企业名称、主营业务、近3年营业收入及净利润、是否为专精特新企业等核心信息。
后续流程:县区政府或市级金融工作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企业推荐纳入省定上市后备资源库,并享受“1+1包联”服务。
(二)申请“绿色通道”服务
申报路径:企业在上市过程中需办理审批事项、开具相关证明时,向所在县区地方金融工作部门提交《信阳市企业上市“绿色通道”申请表》(详见政策文件附件3),需明确“需协调事项”、“涉及责任部门”等内容。
后续流程:受理部门收到申请后,安排专人协调相关部门,按“13710”制度限时办结。
(三)申请融资路演对接
申报路径:企业有股权融资、债权融资需求,需对接投资机构时,向所在县区地方金融工作部门提交《信阳市拟上市企业融资路演信息表》(详见政策文件附件5),需明确“融资金额”“拟出让股权比例”“资金用途”等关键信息。
后续流程:各级地方金融工作部门将企业信息推送至私募基金、银行理财子公司等机构,并组织专场融资路演活动,搭建高效对接平台。
解读单位: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6-6365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