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棵菊,秋收满地金。秋冬之际,在河南省商城县南部乡村,迎来了野菊花收获的时节。从双椿铺镇吴冲村的荒坡荒地到长竹园乡的连片基地,农户们穿梭花丛采收忙,加工车间里机器轰鸣。
近年来,商城县立足“一草一花”产业布局,将野菊花种植作为特色富民产业重点培育,通过“政府引导、合作社经营、群众参与”模式,推动产业从零星种植走向规模化发展。
“野菊花对土壤要求不严,山坡草地、河边、路旁都能种,种一茬收5年,跟割韭菜一样,很适合俺们村。”吴冲村党支部书记涂世军回忆起产业种植选中野菊花的缘由。除了易种好管,据了解,商城野菊花蒙花苷含量高(5.1%),“商城野菊花”享誉大别山。早在2003年,该县长竹园乡灌河源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开始试种野生菊花。
产业发展好,模式创新是核心。2023年,双椿铺镇吴冲村将200亩闲置荒地改造成野菊花试验田,通过“支部联支部”机制对接技术资源,当年便实现亩均产值2000元。如今种植面积已扩至700余亩,带动500余名群众增收,零散承包户种植最多的年增收约5万元。在其辐射带动下,周边4个村庄相继发展种植650余亩,形成产业集群效应。长竹园乡则通过“龙头企业+村级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与三九药业等药企签订订单,确保“种多少卖多少”。
产业链延伸让“菊香”更持久。商城县中药材协会与河南晨辰公司研发“商城野菊花全套智能加工脱选一体机、野菊花专用杀青机、野菊花网带烘干机”设备,实现野菊花从鲜料到干花、从花瓣到枝干的全利用。脱杆、分选、杀青、烘干后的干花售价提升至十余元一斤,废弃枝干则粉碎为生物颗粒外销。2025年,吴冲村集体就建成了野菊花加工厂房,配齐生产设备,打造出带动群众就业的“致富新车间”,每天能收购周边村庄的野菊花6万至7万斤。此外,长竹园武畈、吴河高畈野菊花基地已成为河南农业大学、信阳农林学院学生实验基地。
“种菊花、进车间,家门口挣钱顾家两不误。”正如吴冲村村民沈祥海所说,该县产业开花,一“菊”多赢效应正在显现。目前,全县上万户农户参与种植育苗、除草、施肥、收割获得收益;种植总面积达4.5万亩,建成标准化基地25个,产量达到2500吨,年综合产值超亿元;生态上,荒地造林种植野菊花,减轻了森林防火压力,实现“变废为宝”。
“我们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还培育野菊花育苗基地,建设大别山商城野菊花育苗车间;力争发展好一个产业、叫响一个品牌、壮大一批合作社、盘活一个企业、造福一方群众。”商城县特色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志海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