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财政局以“惠企、利企、便企”为导向,通过完善制度框架、强化智慧监管、精准服务企业三大举措,系统优化政府采购全链条管理,着力构建更加公平、高效、透明的营商环境。
一是健全制度体系,破除公平竞争隐性壁垒。系统整合政策资源,积极构建“1+N”制度框架,率先在全省出台《信阳市政府采购领域“整顿市场秩序、建设法规体系、促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4-2026年)》,以“整、建、促”为主线,明确32项具体任务,着力破解突出问题,健全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严格执行《信阳市依法必须招标项目招标文件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指南》,明确禁止设置企业所有制性质、区域业绩等17类歧视性、限制性条款。同步印发《信阳市政府采购负面清单》,针对采购文件编制、需求管理、意向公开等关键环节,对五大类71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事前预警,全面清理各类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二是强化数智赋能,创新全流程“智慧监管”。全面建成覆盖预算申报、计划备案、电子开评标、合同签订与履约支付的线上采购体系,实现采购活动公开透明、全程留痕、数据可溯。利用平台数据归集与分析能力,对设置隐性门槛、围标串标等行为进行词条化筛查和实时动态监测,实现精准高效监管。全面推行“不见面”开评标与电子签章,依托评标专家智能调度系统,实行“分散式评标+暗标盲评”机制,在全市实行“同标不同室、同室不同标”分散评标,跨区域开展“双随机”联盟异地评标,有效破除“熟人评审”和地域限制。2025年,全市政府采购不见面开标率达100%,累计开展跨区域远程异地评标273次,实施“双盲”评审175次。
三是聚焦惠企便企,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积极落实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全面取消招标文件、投标保证金等各类费用、刚性预留采购份额面向中小企业、提高预付款比例和评审价格扣除优惠幅度,全方位提升中小企业参与度和竞争力。大力推广“政采贷”融资政策,有效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创新建立政府采购服务专员制度,制定服务清单,衔接企业回访机制,主动为中标企业提供全周期、高质量服务,营造亲商安商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