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以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需求为导向,创新服务供给模式,从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入手,积极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与邻边接壤、劳动力集中输入输出、东西部协作地区之间实现“跨省通办”,通过全程网办、异地代办、链上核办、自助通办、多地联办、远程导办、信用可办和全程证通等“七办一通”,实现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就近办、一地办”。
一是立足区位实际,协调建立合作机制。立足老区实际,主动与上海市(1区)、湖北省(12市)、江苏省(7市)、浙江省(1市)、山西省(1市)、安徽省(9市)、陕西省(1市)、山东省(9市)、内蒙古自治区(4市)、贵州省(1市)、广东省(1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市)等12省48市业务主管部门签订“点对点”“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建立异地收件、业务流转、问题处理、监督管理、责任追溯等线上线下融合办理的工作机制,实现“异地收件,属地办理”。同时,围绕国务院《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谋划建设大别山“跨省通办”城市群和探索淮河生态经济带“跨省通办”云联盟,逐步搭建覆盖大别山3省7市、淮河生态经济带5省29市(县)的“跨省通办”合作机制。
二是立足民众实需,梳理发布事项清单。深入调研企业和群众跨省办事需求,编制信阳“跨省通办”特色事项清单,目前,已发布异地企业和群众急切需要的旅居养老、婚姻生育、就业创业、医疗社保、企业准入准营等服务事项305项。同时,统一通办业务规则和标准,按照“三级三十二同”要求,不断细化、完善事项办理要素标准,编制办事指南和业务操作规程;明确事项名称、业务模式、受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流程、办理结果等要素。
三是立足服务实效,优化配置专栏专窗。线上,依托信阳市政务服务平台设立“跨省通办”专区,作为事项办理总入口,公示各类清单,采用“线上受理、视频验证+线下代办、快递送达”模式。线下,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开设“跨省通办”专窗,设置醒目标识及导引,完善窗口服务指南,配备高素质业务人员,提供咨询、收件、代办、帮办、转办、发证等服务。同时,依托自助服务终端服务商业务联盟,实现与15省的118个地市的部分民生事项办理,业务涵盖公积金查询、社保查询、无房证明打印、建筑业企业首次申请资质核准等服务共计20余项。
下一步,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将力求工作实效,加强区域协同,优化服务流程,将“跨省通办”工作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多事项拓展延伸,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助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