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员会: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信阳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提案收悉。经与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等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按照《信阳市绿色食品产业链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实施“四个六”工程,推动三产融合、培育绿色食品产业链:一是市级统筹,强化优质稻米、茶叶等六大主导产业;二是县区因地制宜,培育红薯、蔬菜等六个特色产业(每县区选1-3个重点);三是遵循品种优质化、种养规模化等“六化”方向,构建全产业链;四是设六个主导产业专班(1位市领导牵头1个),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截至目前,主导产业,优质稻米稳定在750万亩以上;弱筋小麦发展到275.5万亩、占全市小麦种植面积的59%;茶叶发展到216万亩;油茶发展到158万亩;畜禽、生猪年饲养量近600万头,肉牛年饲养量近27万头,羊年饲养量144万头;水产品产量超过29万吨,产量全省第一。特色产业,油菜种植面积138万亩、花生种植面积122万亩、蔬菜产量443吨、红薯种植面积4万亩、食用菌规模4.6万棒/袋、中药材种植面积40万亩。
一、注重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延伸绿色食品产业链
全市已初步构建了优质稻米、弱筋小麦、茶叶、油茶、畜禽、水库鱼、红薯等多条绿色绿色食品全产业链条。
下一步,要按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求,不断补齐产业链短板。
(一)建设优质原料基地
大力推广以扬麦系列为主的弱筋小麦品种,每年优选3-5个水稻主导品种,提高种植覆盖率。通过土地流转、推动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广“六统一”社会化服务模式。推广光山天隆蔬菜、平桥金石合作社(水培)等设施农业建设。改造升级设施蔬果、食用菌建现代园区,借鉴潢川水木光州热能模式,支持华豫电厂等企业及资源丰富地区建智能高效蔬菜工厂。支持建设生猪、家禽、肉牛肉羊高效集约智能化养殖场及工厂化渔业养殖场,推动畜禽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
(二)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
利用建设用地、原料供给、劳动力等优势,引导中小型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向乡村腹地布局农产品初加工。
市一级,统筹支持潢川绿色食品产业园、息县食品产业园、浉河茶叶产业园、金牛山水库鱼产业园4个园区建设,县一级因地制宜建设农业产业园。推进稻壳米糠、麦麸、果蔬皮渣、畜禽皮毛骨血等副产物综合利用,开发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等,实现农产品从皮到里“吃干榨尽”。
(三)拓展绿色食品产业多种功能
聚焦南部山区及美丽乡村建设高水平区域,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康养休闲、研学旅行、精品民宿等新业态;发展庭院经济,建设集成住宿、农耕体验等多元业态的特色“信阳小院”,形成“一院一主题、一片一特色”矩阵。
二、突出招大育强龙头,着力打造产业集聚“强磁场”
我市成功招引正大集团、北大荒集团、中原粮仓集团等大型农业企业作为“链主”,聚焦绿色食品全链条,链接上下游经营主体,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全市由14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0家省级龙头企业、161市级龙头企业联动1.6万家合作社、2.6万家庭农场,支撑创建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9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1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实现产业聚集发展。
下一步,要着力做大链主企业、招引龙头企业、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做大链主企业
特色粮蔬,以宏升粮食、黄国粮业、豫道农业等为龙头,带动弱筋小麦、优质稻米、红薯等产业规模化发展。特色畜禽,以正大集团等为龙头,建6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以光山福牛等为龙头,壮大肉牛产业,支持华英集团等打造鸡鸭鹅全产业链。特色水产,以农都农业带动110万亩小龙虾基地、扩甲鱼养殖。茶叶油茶,以文新茶叶等为龙头,带动216万亩茶园提质增效;以联兴油茶等为龙头,引领16家油茶企业,发展“油茶+N”模式。
(二)培育重点农业企业
储备上市企业,对文新茶叶、蓝天茶业、黄国粮业等国家农业龙头企业,倾斜各类政策和资源,培育核心竞争力,做好上市储备。做大规上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家庭农场转为农业企业。助力年营收1500万元以上中小加工企业升级,达“升规纳统”标准。盘活低效停产企业,对停产厂房进行兼并重组,或再利用、再盘活。
(三)招大引强龙头企业
链式招商,围绕产业链补短板、强优势,招引行业头部企业,延长产业链条。以商招商,发挥好本地龙头企业桥梁纽带作用,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配套聚集,力争一个龙头企业招引一个集群。项目招商,包装谋划一批成长性好、收益率高的高效种养、农产品加工项目,招引企业投资或者合作建设。
三、深入推进品牌建设,着力提升产品市场影响力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外塑形象,构建“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体系,放大品牌效应,建成信阳毛尖、潢川空心贡面2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9个农产品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获评省级知名农业品牌129个,评定信阳市知名农业品牌196个。信阳毛尖品牌价值达81.78亿元,连连续16年稳居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前三位。内练品质,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311万亩,实现省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覆盖;有效期内绿色食品企业195家、产品257个,有机食品企业6家、产品1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6个。
下一步,持续加强品牌建设,扩大信阳优势农产品市场营销渠道。
(一)抓好农业品牌建设
加快创建信阳大米、弱筋麦、水库鱼等区域公共品牌。提升信阳毛尖、固始鹅等传统品牌内涵,用文化故事、数字技术等塑造品牌新形象。加强品牌监管,严把认定程序,塑强一批品质过硬、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农业知名品牌。
(二)大力推广信阳菜
借助预制菜发展机遇,积极推广信阳菜,建设信阳菜大师工作室、品牌示范店、风味小馆,实现信阳菜高端消费、品质消费和大众消费交叉覆盖。
(三)线上线下融合销售
引导企业入驻拼多多、淘宝等电商平台,发展直播带货;积极组织农产品展示展销,加强与商超、农批市场合作,扩大京津冀、长三角等高端市场。
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着力打造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近年来,各县区立足农业产业优势,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以华英农业、黄国粮业等企业为龙头,集聚鸭、稻米、蔬菜等,建成潢川县绿色食品产业园。以宏升粮食、豫道农业等企业为龙头,集聚小麦、红薯、预制食品,建成息县食品产业园。以文新茶叶等企业为龙头,带动浉河区建成国家茶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园。以金牛山水库鱼加工企业为基础,发展水库鱼加工产业园。
下一步,要按照“一县一园区”布局,推动各县区因地制宜建立绿色食品产业园区,集聚优势农产品企业进园区,提升园区承载力。
(一)加强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用足用好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政策资金工具,围绕防灾减灾、高标准农田、仓储烘干、冷链物流等,谋划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基础设施项目,提升园区硬件水平。
(二)提升园区公共服务能力
大力招引以金融、电商、营销等服务功能为主的企业入驻园区,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全方位服务。积极组织开展各类银企对接、项目推介等活动,推动金融资本与农业产业有效对接。
(三)做好园区企业服务保障
持续开展助企服务,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落实好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相关惠企政策,使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技术改造与产品研发上。
衷心感谢您对绿色食品产业的关心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和指导。
主办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联 系 人:薛智文 联系电话:0376-6366936
协办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
信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5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