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大别山,红色血脉深。地处鄂豫皖苏区腹地的河南省新县,是一片浸润革命烽火、孕育英雄儿女的红色热土。近年来,河南省新县始终牢记“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嘱托,以红色精神为引领、绿色发展为主线,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文旅融合与民生改善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交出了一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
红色引领:锚定目标绘就发展新蓝图
“‘十四五’以来,新县始终锚定‘四示范三高地一家园’建设目标,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河南省新县县委书记、县长李晓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新县高质量发展根基持续夯实,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愈发鲜明,规模与效益同步提升。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跨越式进步,已先后获得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文明城市等20余项国家级荣誉,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新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蔡宇文介绍称。依托 “红、绿、古” 资源优势,新县不断拓展研学培训、休闲康养等新业态:打造 “九镇十八塆” 旅游品牌,推出大型红色实景剧《红旗不倒大别山》《大别山战将》;截至目前,全县3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 22 家,年接待游客超1200万人次,生态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与富民优势。
产业赋能:激活老区振兴新动能
产业振兴是老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坚实支柱。新县依托豫东南国家级高新区、先进制造业省级开发区两大核心平台,持续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 “主引擎”。
在生物医药领域,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培育起来的龙头企业,历经30余年深耕,从昔日的作坊式小厂成长为国内医药行业的知名上市公司。“‘十四五’期间,公司主要经营指标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2024年集团在新县纳税额达6亿元。”该公司监事会主席李进介绍,为助力乡村振兴,羚锐制药还建立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以工业反哺农业,为农户提供种苗、技术指导与保底收购服务,直接带动当地农民稳定增收。
智能制造领域同样展现出强劲吸引力。“2022年,集团在新县倾力打造全新生产平台,可为集团30余家产业公司提供全方位配套支撑。”长园智能装备(河南)有限公司商务总监吴琦表示,这一平台不仅缩短了供应链半径、提升了集团整体运营效率,更直接带动本地就业,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关注信阳、投资信阳,为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注入新活力。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科技型企业茁壮成长的 “沃土”。“自 2021年落地新县以来,公司实现了从单一生产制造向研产销全产业链的跨越式发展。”信阳炜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程鹏说,在当地政府的精准扶持下,公司快速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目前,公司每日可精密产出气体类传感器7万只、光电类传感器15万只,生产效率较此前提升30%,2024年实现营收4279万元。
文旅融合:滋养百姓幸福新生活
红绿相映绘新景,文旅融合促振兴。新县将生态资源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让美丽乡村既保留“乡愁”,又焕发“新颜”,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家园”。
“过去五年,田铺乡的变化都藏在民生细节里——户改厕、交通改善,每一件事都办到了群众心坎上。” 田铺乡党委书记李文林介绍,目前全乡1008户村民中,900余户完成水冲式厕所改造,建成旅游厕所30余座;交通条件也大幅改善,从乡域到县城的车程从过去的45分钟缩短至25分钟。产业发展方面,许世友将军故里、田铺大塆两大传统景区完成提质升级,新建的黄毛尖露营公园成功获评 3A 级景区,形成“三大景区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田铺大塆的提质升级,还带动了村民主动参与旅游发展——家家户户利用自家老宅开办民宿、农家乐。“全村仅82户村民,就有23家民宿、11家农家乐,群众参与度极高。”李文林说。而黄毛尖露营基地由4个村集体联合投资建设,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在田铺大塆的“老家寒舍”民宿,主人韩光莹用“诚信”赢得了八方客。“曾有一位武汉客人想要几个丝瓜络,当时丝瓜还未成熟,我承诺秋天邮寄,后来如期兑现了诺言。”韩光莹回忆,这件小事让客人十分感动,后续还介绍了许多朋友前来入住。自2017年营业以来,“老家寒舍”保持零差评,客源遍布全国各地。
大别山露营公园则创新探索“红色教育+绿色生态”融合模式,打造集思政教育、自然探索、亲子露营于一体的综合型营地。“我们构建了六大课程体系,涵盖60多条线路、600 多节课程,包括重走长征路、埋锅造饭、野外露营等特色内容。”营地负责人杜嫣然介绍,营地还创新推出木屋、房车、民宿等多元化住宿业态,满足不同客群需求。2024年,营地接待研学人数达15万人次;2025年上半年已接待7万人次,累计收入超2000万元。
民生为本:共享发展成果暖人心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新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群众。新县县委书记、县长李晓亮表示,全县每年财政支出的70%以上投向民生领域,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食育教育、居家养老“戴畈模式”、“红城 +” 职业培训等创新做法成效显著。
“在保障民生的同时,我们也持续擦亮‘新服务’营商品牌,营商环境蝉联全市‘三连冠’,获评全省营商环境建设先进县。”新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蔡宇文介绍,此外,新县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位居全省前列,真正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的良性互动。
展望未来,新县将继续以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为指引,深怀感恩之情、长燃奋进之心,把红色精神转化为奋勇向前的实际行动,奋力书写“两个更好”的出彩新答卷,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老区篇章贡献新县力量。
从产业车间的机器轰鸣,到美丽乡村的游客如织;从红色教育基地的初心传承,到百姓家中的幸福笑容——新县人民正用奋斗书写着老区振兴的时代答卷。传承红色基因,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激活发展动能,是为了走向更远的未来。如今,这片红色热土上,正绽放着新时代的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