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办理

关于对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63104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信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xinyang.gov.cn 时间:2025-10-15 来源:

教科卫体委员会:

  市政协委员长期以来十分关注我市养老事业的发展并积极建言献策,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路径,也提供了强大信心和充足动力。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立足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深入研究、深度思考,提出了“关于因地制宜建设美好邻里中心”的提案,指出问题客观存在,意见建议中肯贴切。市民政局老龄工作科作为具体承办科室,坚持将提案办理与年度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现答复如下:

  您的建议对于完善我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作用,对于我们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具有很大的启发。

  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民政系统顺利完成市重点民生实事要求的39所美好邻里中心建设任务,总建筑面积约3.98万平方米,覆盖市县中心城区39个街道,常规月服务老年人次达8万。2024年12月7日,《人民日报》以“嵌入式服务 家门口养老”为题对我市美好邻里中心建设成效进行小切口报道。以美好邻里中心提供助餐的经验被国办、省政府信息报道并入选民政部典型案例。

  一、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强化规划引领。信阳市委市政府将老年助餐工作作为民心工程、为民办实事高位推进,积极构建“1+N+X”助餐体系:“1”是街道层面建设美好邻里中心,部分依托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乡镇层面建设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实现每个街道(乡镇)建设1家老年食堂;“N”是依托老年人较为集中、面积较大的养老机构和餐饮企业,建设N家老年餐桌,提供制餐、用餐、送餐服务;“X”是因地制宜在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或利用闲置资源,改建一批小型助餐点。二是完善补助机制。助餐服务不能仅靠政府投入资金兜底保障,要通过收取一定的费用避免浪费。但也不能定价过高,让老人觉得不实惠。对老年食堂、老年餐桌、老年助餐点按照不高于10万、5万、3万的标准给予建设补贴,逐步形成“老人出一点、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慈善帮一点”的用餐补助机制。三是加强监管保障。指导建立健全助餐点位财务管理、食品安全、卫生消毒、资产管理、监督反馈等制度,配齐运营管理团队,严守安全底线,确保老年人“舌尖上的安全”。探索智慧平台赋能参与,实现过程实时化、结算便捷化、分析数据化、监管精准化。

  二、坚持因地制宜。紧扣社会需求,突出因地制宜,坚持改革创新,初步探索出一批符合信阳实际、可复制的助餐模式,让“食”力出圈。在城区:一是“嵌入式”设施助餐。我市已完成39所“美好邻里中心”建设,覆盖市县中心城区街道,提供社区助餐、养老托老、文化娱乐、居家“六助”四项基本服务,延伸提供中医理疗、家政便民、社区超市、老年大学等,让邻里老人既享受口福,又感受“零里”养老的幸福。二是养老机构助餐。发展“养老机构+长者食堂”“社区养老设施+长者食堂”,通过鼓励和引导养老机构向社会开放内部食堂,增加老年人助餐服务功能。例如:我市三五八社区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设施,不仅满足入住机构老人日常饮食需求,而且向周边老人开放食堂并提供近距离送餐服务。三是餐饮企业助餐。浉河区五星社区、鲍氏街社区老年食堂依托本土老牌餐饮企业徐记壹号馆,将闲置功能区改造成长者餐区,对于辖区孤寡老人、困难家庭、高龄老人、退役军人等群体均有额外折扣,解决老人“舌尖上的难题”。四是国有资本助餐。建立国有经济对养老服务供给的补偿机制,引导市申信集团在中心城区开办“美好社区食堂”,参与老年助餐服务。五是老旧小区创新。针对部分老旧小区老年化程度高、养老设施紧缺的现状,将达到使用年限的公交大巴改造成社区助餐、居家服务、文化休闲等各具功能的“幸福大巴”。直接放置在社区老人需要的地方,提供物美价廉的助餐服务,同时链接家政、社区医院等主体,为老人提供订单式服务,灵活解决老人日常生活需求。六是其他形式补充。与信阳菜文化研究和产业发展促进会、信阳菜产业发展中心等行业协会和事业单位交流合作,针对老年人饮食习惯、营养需求等,研制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养生菜肴。同时,鼓励物业、家政、机关食堂、慈善力量等力量广泛参与。在农村,目前三种方式。一是依托养老设施。以乡镇级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村级养老设施为依托,建设老年食堂或增设老年餐桌,延伸服务链条,为老人提供堂食及送餐服务。二是开展上门服务。我市本土农村养老经验新县“戴畈模式”、商城县“汪桥经验”“观庙林湾做法”,对高龄、残疾、独居、特困供养老人等群体,提供上门做饭、送餐服务。服务人员基本是当地留守妇女,体现的是邻里助餐、就近便捷。三是鼓励基层组织。信阳在全市推广“孝善饺子宴”活动,指导每个村党支部每月组织老人吃饺子,关心关爱他们的生活。

  三、注重运营持续。坚持市场化运营,将助餐功能与长期托养、日间照料、老年娱乐等多种功能整合,提升助餐服务吸引力、持续性。一是拓展多元服务。积极探索“助餐+综合为老”模式,引进社区卫生资源、康复理疗队伍等,定期开展基础检查、健康咨询、中医艾灸,组织邻里节、饺子宴、老年大学等活动,为有需求的老人开展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急、助行等居家服务。二是引进社会力量。引入了河南安泰、河南厚朴、市福投公司、市安寿康公司等平台参与助餐点位建设运营,通过“市场+公益+居家上门服务”的方式,让服务商“拎包入住”、“零租金”运营,为群众提供最接地气、最有烟火气的服务。三是严格服务标准。按照省厅“1+3”老年助餐文件的相关要求,高标准、分类别规划建设老年助餐设施。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有效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优化布局,完善服务网络。统筹考虑老年人口密度、助餐需求和服务半径等因素,按照“15分钟就餐服务圈”合理布局,继续完善“1+N+X”助餐体系。支持国有企业、大型连锁化餐饮企业利用社区门店开设食堂或老年餐桌,在重点服务好老年人的基础上,为周边广大市民甚至企事业单位提供价格优惠、品类多样的餐食服务,通过市场化运作平衡收支、激发动力。对位置相对偏远、就餐人员少的农村地区,鼓励推广“中心户”“互助式”养老,在本村内选择身体健康、品行端正、居住距离较近的村民为有助餐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助餐、送餐服务。

  二是完善体系,创新服务模式。鼓励探索将养老设施的助餐运营分离出来,与品牌餐饮企业或实力较强的社会组织合作,推进助餐服务设施的连锁化、标准化、规模化运营。助餐服务不能仅靠政府投入资金兜底保障,要收取一定的费用避免浪费,逐步形成“老人出一点、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慈善帮一点”的补助机制。组建老年人助餐指导团队,对助餐服务人员、居家上门服务人员、社区网格员等开展助餐服务相关培训,提升其宣传动员能力,借助居家上门、空巢老人探访等上门服务时间,宣传助餐服务,普及老年人营养知识。

  三是提升质效,升级服务能力。尝试打造“智慧餐厅”,提供“线上+线下”服务渠道,建立“套餐+点餐”餐食清单,为老人提供多样化、特色化助餐服务。建立助餐服务考核评价机制,根据助餐点项目规模、助餐服务数量、老人满意度等维度科学评判助餐点等级,并将评定结果与助餐补贴挂钩。以老年人满意度为核心,定期对老年助餐服务质量进行评估。特别是对现场制餐的助餐点要加强管理,在餐饮加工关键环节实现“明厨亮灶”,接受职能部门和公众监督,打造“质量监管放心餐”,保障老年人“舌尖上的安全”。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养老事业的关心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和指导。

  主办单位:信阳市民政局联系人:李郑电话6366601



  2025年9月3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