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长淮秋景盛,五彩潢川秀中原。丰收的喜悦,正在信阳金色大地上流淌。
9月23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秋分。老区人民齐聚潢川水木光州未来农业科创中心,同全国5亿农民一起,喜庆第8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9时18分,随着信阳市政府副秘书长王璠宣布“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信阳市主会场活动开幕!”现场金桂飘香、红旗招展、鼓乐齐鸣,数台农用无人机凌空而起,从无数身着节日盛装的农民代表们头顶轻盈飞过,越过摆满虾稻米、鸡头米、白露茶、山茶油、土蜂蜜、莲子仁、秋月梨、潢川贡面和信阳十宝等特色农产品的展棚,飞过水木光州的天空农场,飞向效外金色的田野。
“以前播种靠手撒,如今无人机一飞,一亩地几分钟完成;以前病虫害到县城找专家,现在通过手机APP‘拍照问诊’,再不用东奔西走;以前收割靠镰刀、晾晒看天气,现在有了收割烘干机,一天能收几百亩,稻麦再也不怕淋雨了。”潢川农民代表、河南旺鑫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虹蕾兴奋地说,科技让种地更轻松、收成更稳定,也让老区农产品从“种得好”迈向“产得优”。
信阳是农业大市、全国产粮大市、中原鱼米之乡,是河南5个粮食总产超百亿斤的省辖市之一,粮食产量连续14年稳定在110亿斤以上,占全省的近十分之一,优质水稻、弱筋小麦、油菜种植规模均居河南首位。
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水网、适宜的气候,给了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信阳因此形成了优质稻米、弱筋小麦、畜禽、水产、茶叶、油茶等六大主导产业,以及油菜、蔬菜、花生、红薯、食用菌、中药材等六大特色产业。
近年来,信阳牢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因地制宜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农民全面增收,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依大别、临长淮,地处南北交会地带的信阳,既有平原丘陵,也有山地水乡,乡村发展资源禀赋各异,所辖8县3区农业发展各具特色,亮点纷呈。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信阳市主会场活动缘何花落潢川?
带着疑问,我们深入古黄国、大光州、新潢川,去乡村田野、城市工厂里寻找答案。
今年4月9日,在全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现场推进会上,河南发布全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名单,潢川县名列10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创制型先导区榜首。
近年来,潢川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县域经济发展全局,构建“139”工作体系,探索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城郊融合型乡村振兴路径,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开幕式上,潢川县委副书记吴永阳说出了潢川三农获得的一系列荣誉: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
坚持稳粮固本,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潢川累计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62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4亿斤以上,连续多年实现增产增收,手中的饭碗端得更牢;注重强链兴农,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4家,潢川逐步形成以优质稻米为主导,畜禽、水产、花木为特色,其他产业协同发展的“1+3+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振兴的底气变得更足;瞄准智创未来,以水木光州天空农场为核心引擎,潢川大力发展智慧农业、设施农业,建设科技示范基地2.4万亩,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机,乡村的活力变得更强;始终凝心富民,在片区化引领、产业化赋能、精细化治理上持续发力,潢川扎实推进280平方公里先导区建设,区域内44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超过20万元,农民的腰包更鼓了。
作为全国八大优质糯稻主产区,金秋九月,潢川93万亩稻田中的50万亩糯稻迎来最佳收割期。随着大型履带式收割机在稻田里往来穿梭,一车车金黄稻谷在稻米加工厂里变成鲜香糯米,被送往黄国粮业、裕丰粮业等龙头企业,加工成汤圆、粽子、年糕等传统美食,走进各地商超,成为全国千万家庭餐桌上的“节日甜点”,成就“中国汤圆潢川粉”的盛世传说。
传统产业的“丰收”,不仅在产量攀升,更在产业链全面升级。华英农业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24小时运转,经严格质检的鸭肉制品打包装入冷链车,畅销海内外;小龙虾虽过捕捞旺季,却迎来加工黄金期,农都农业等现代食品加工企业开足马力,将虾农们送来的“秋虾”,加工成速冻虾尾、虾仁、调味虾等十余个品种,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往全国。
“我们公司的小龙虾制品加工规模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五,甲鱼产能居全国前列。”河南农都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新义自豪地说,潢川积极探索的“稻虾共作”“一水三虾”“稻虾鳖”混合养殖等模式,带动近5万个家庭发展稻田生态养殖,养殖总面积达100万亩,助力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
秋韵渐浓,潢川的丰收不止于稻香虾肥。自古被誉为“鱼米之乡”的潢川物产丰饶,如今是“一镇一特色,一村一优品”。在卜塔集镇的花木基地里,工人正忙着起树装车,将这些经过引种培育的“南花北移、北木南迁”的“致富树”,运去绿化美化南、北方城市;伞陂镇的芡实基地中,新采收的芡实经清洗、剥壳、晾晒,成为餐桌上人们最爱的健康食材;付店镇旺鑫食品公司加工车间内,传承百年的空心贡面如银丝闪闪,工人熟练分切、包装,将这“老家味道”发往全国各地。
秋风送爽,当潢川的田野因物质丰收而饱满、因精神丰盈而温暖,这座城市的活力更在新兴产业赛道上加速奔涌——科技赋能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也迎来“硕果期”。鹏升生物从生产肠衣的小作坊起步,凭借科技创新,悄然成长为河南最大、全国前三的肝素钠粗品产能高新技术企业,更接连获评河南省“瞪羚”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甾体生物的巴豆酸产品及技术长期位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二,甾体激素产品稳居全省首位;程楼制药自主研发的治疗退行性关节炎特效药物“井沿胶囊”,以及首创的儿童用阿比多尔干混悬剂,均填补了国内空白。
水木光州天空农场内,无土栽培的番茄又换了一茬,新栽植的藤蔓已长出1米多长。智能温室里长出的番茄,将抢在国庆中秋双节假日前迎来新一轮旺季,不仅实现全年稳产,糖度更比普通番茄高出2度。水木数字农业科技集团董事长王晓庆表示,创新的未来农业植物工厂技术,摆脱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限,实现反季节供应市场,成为都市农业“菜篮子”的新标杆。
与水木数字农业科技集团合作的“智慧农业装备制造基地”里,5G物联网技术大显神通:智能作物生长监控系统可同时监测15万个生长参数,远在北京的农业专家通过屏幕就能实时指导潢川农技员开展运营管理。“远程问诊”“精准种植”,已成为潢川智慧农业的日常。
已签约落地的丰原集团,将依托其创新研发的“秸秆混合糖生产聚乳酸联产黄腐酸技术”,在豫东南高新区内化腐朽为神奇——将秸秆等农林剩余物,经过生物发酵技术转化为可降解的生物塑料、纺织纤维等非粮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实现既破解焚烧秸秆的污染难题,又实现可再生资源的高效利用。
从金黄稻田的稻浪翻滚,到智能温室内的番茄满枝;从贡面车间的匠心传承,到创新实验室的科技突破;从物质丰收的殷实,到精神富足的充盈——潢川的秋天,正以传统产业的“丰”、精神文明的“暖”、新兴产业的“进”、未来产业的“新”,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乡村振兴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