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文广旅局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双减”工作的决策部署,持续加强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切实规范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办学行为,有效促进文化艺术校外培训市场健康发展,保障了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
一、完善监管体系,压实工作责任
成立信阳市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市级统筹+县区落实+协同联动”监管框架,通过召开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强化工作统筹调度,及时会商研判突出问题,优化监管工作举措。各区县结合实际完善本地监管机制,固始县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商城县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齐抓共管”格局;羊山新区通过“实地核查+群众举报”模式建立机构动态台账;平桥区建立“一机构一台账”,详细记录地址、师资、安全设施等信息,确保“底数清、状态明”。
二、强化日常监管,推动规范办学
注重分类施策、精准监管,采取常态巡查、专项整治、合规引导相结合的方式,督促指导培训机构规范经营。商城县在寒暑假期间联合多部门开展3次专项整治,重点打击无证办学、超范围经营。注重宣传引导,督促合规办学。浉河区、息县、光山县通过微信公众号、张贴公告、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公布合规机构名单、预收费政策,引导家长选择合规机构。推行动态摸底与网格化管理,将机构纳入乡镇(街道)基层综合治理网格,确保监管触角延伸至末端。羊山新区依托网格化管理机制,排查隐蔽性工作室12家;健全联合执法机制,推动文旅、教育、消防、住建等部门协同联动,堵塞监管漏洞。罗山县联合公安、市场监管查处无证经营机构5家。
三、紧盯治理重点,及时消除隐患
聚焦“消防安全、资金监管、无证经营”等突出问题隐患,开展靶向治理。市局统一设计制作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隐患排查登记本,面向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免费发放1000本,督促培训机构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各区县以“消防、场地、用电”为重点,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清零,固始县暑期排查出消防器材过期、电路私拉乱接等75处隐患并全部整改;淮滨县县联合消防部门开展定期检查,要求机构落实“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防控。积极防控培训机构财务风险,强化“卷款跑路”“退费难”问题治理。罗山县、息县健全“风险保证金+银行托管”机制,要求机构开立专用账户,资金按授课进度拨付。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推动合规机构全部纳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平台和河南省查询平台,促进机构信息公开透明,及时预警机构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