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白露河畔,千亩芡塘浮叶如翠玉镶嵌大地。固始县杨集乡张营村种植户正在采收芡实,铁镰起落间,紫红色刺苞跃出水面。这片曾因水涝撂荒的洼地,如今因种植芡实变身“聚宝盆”,杨集乡5500亩芡实年产值突破2400万元,带动500多家农户户均增收5万元。
面对白露河沿岸易涝困境,近年来,杨集乡以“水域生态适配”理念破题,引导6家专业合作社、47户种植大户规模化流转洼地,建立“合作社供苗+农户管护”联营机制,推广“苏芡1号”抗病良种,配套无人机植保、鱼芡共生立体种养,亩产提升35%。张营村2100亩集中种植区中,45%的土地由过去“十年九淹”的低产田改造而成。
为提高芡实附加值,杨集乡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扶持、资金奖补等方式,鼓励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建设现代化芡实初加工生产线,配套涵盖分拣、剥壳、漂洗、烘干、抛光、包装等环节的现代化加工设备,优质产品源源不断地吸引周边市、县收购商前来收购。
从“涝洼包袱”到“致富源泉”,小小芡实逐渐成为杨集乡富民兴村大产业。颗颗深藏水底的珍宝,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绽放耀眼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