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民政厅日前公布第二批河南省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名单,信阳市的新县沙窝镇、淮滨县期思镇、息县包信镇和光山县弦山街道方楼、新县陡山河乡白沙关等3镇2村榜上有名。这不仅是对信阳市地名历史文化价值的权威认证,更是对信阳市地名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成效的充分肯定。
信阳市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是我国南北地理过渡带与豫楚文化融合区,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历史源远流长。作为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商周以来楚文化与中原文化便在此交汇融合,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豫风楚韵”。现存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孕育了“子路问津”“亡羊补牢”“优孟衣冠”等历史典故。这里也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核心区域,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保存有709处重要革命纪念地和革命旧址。信阳市丰厚的历史与文化积淀,为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沃土。近年来,信阳市民政局切实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积极开展“河南省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认定申报工作。严格按照认定标准和要求,组织相关人员和专家学者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踏勘和考证等方式开展论证评估,提供了详实、系统的申报材料,严格把好申报镇、村的质量标准关。
千年古镇沙窝镇。位于新县,五代十国时期沙陀国在此始建,至北宋地名演化为沙窝,地名历代传承并沿用至今。镇域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熊河瓷窑址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白云山金顶、朴树店古民居、高山寨战斗(会议)遗址、武汉保卫战沙窝阻击战遗址4处,有古迹望归台遗址、铁淋墓遗址、白云观等。有民俗文化玩龙灯、舞狮子、划旱船。有传统建筑沙窝老街。获有“全国重点镇”“中州名镇”“省级卫生乡镇”“省级小城镇建设综合改革试点镇”“市级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
千年古镇期思镇。位于淮滨县,因春秋时期楚穆王封大夫复遂为期思公而得名,为楚相孙叔敖故里,三千多年前为西周蒋国都城。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蒋国故城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期思台地遗址1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月牙岗遗址、孙叔敖墓、吴士元墓、唐营大冢子墓地、何瓦房墓地、徐大老坟墓地6处。有金冢子汉墓、罗营墓地、洪围子大冢子墓地、马岗遗址、邬家冢墓地、蒋氏文化园、楚相孙公祠、李坎子古井。有文物三羊兽钮式铜鼎、铜壶、蟠螭纹镜、铜马衔、铜剑、铜镞、铜戈、银元宝、铜贝、玉章、金币。
千年古镇包信镇。位于息县,前身系西周赖国故地,地名“包信”始于东汉置褒信县,地名历代传承并沿用至今。镇境内有文物古迹48处,其中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赖国故城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蛤蜊山遗址、赖子国九烈女墓、汪湖遗址等37处,县级不可移动文物名录10处。有历史人物叔颖、周学田等。有民间传说王庙村传说、闾河来历、“拜月池”的传说、金马驹的传说、八角井的传说等12个。有民俗文化嗨子戏、皮影戏。有传统建筑息县古赖国文化园。2000年包信镇被被河南省建设厅评为“中州名镇”,2015“百县千乡万村无邪教创建示范工程”活动创建无邪教示范村。
千年古村落方楼。位于光山县弦山街道,自商代起为人类聚居地,地名“方楼”因北宋初年方姓将军在此隐居并建楼得名,民国时此楼遗迹尚存,地名历代传承并沿用至今。方楼村历史文化厚重,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有两处商代遗址,方楼商代遗址和方楼王店遗址;有历史建筑遗存,甘寨甘树仁老宅、甘寨古寨遗址和方楼千年古渡口等。此外,方楼村十分注重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村内建设的龙山桥和方楼公园为村内的文化活动提供了舞台,民俗文化在曲艺方面有皮影戏,旱船舞、秧歌舞等。2017年9月皮影戏被公布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4年光山花鼓戏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千年古村落白沙关。位于新县陡山河乡,战国时楚国于此设关防秦,因此地沙土洁白,遂命名关隘为白沙关。南北朝时为白沙关城,已形成中心聚落,地名传承并沿用至今。南宋时为淮南五关之一,始为山寨,发展至今古村落的传统民居和整体格局保存完好,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型村寨的活化石。白沙关村在2014年7月被公布为第二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同年11月被公布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村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白沙关万人暴动旧址,有历史文物古迹摩崖石刻、孟珙庙、驿道。白沙关历史上为区域政治、交通中心和军事重地,扼守山岭,横踞望风尖和擂鼓台,为南宋时期淮南五关之一,具有重要的军事研究价值。村落的传统民居整体上具有典型的豫南特色,其南北寨门把守、四周寨墙合围、南北要道贯通的建筑格局,在研究防御型村寨方面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信阳市地名文化资源丰厚,蕴藏着信阳专属的地理信息、历史基因和文化密码,承载了重要的社会文化形态。信阳市将以“河南省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认定工作成果为契机,通过建立专家论证机制、严把申报质量、完善地名档案等举措,系统性构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并结合“乡村著名行动”工作,推动地名文化与红色文旅、生态旅游深度融合,让千年地名成为讲好信阳故事、赋能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