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商城县积极探索"微治理"新模式,通过党建引领、资源整合、数字赋能,实现治理效能与群众满意度"双提升",为破解基层治理"最后一米"书写"商城答卷"。
一是"微平台"全域覆盖,构建服务"同心圆"。商城县立足老旧城区"街巷多、楼院少"特点,创新打造"红色小院""美好邻里中心"等微阵地38个,融入"15分钟党群服务圈"。赤城街道探索以"三区三站"(理论宣讲区、矛盾调解区、文娱活动区+法治服务站、心理咨询站、文化共享站)为框架,将闲置庭院转化为治理枢纽,累计解决电路维修、充电桩安装等民生问题600余件。同步整合城管、公安设置的岗亭等资源,实现"小事不出院、服务零距离"。
二是"微议事"多元共治,激活自治"内生力"。探索"一约四会+政协协商"基层治理模式,以"一约四会"为基础,依托政协"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组织村民代表、政协委员、包联单位等开展议事会。如吴河乡清塘坳村通过集体商议决策,在包联单位的帮助下,积极探索发展渔业养殖、菊花、香菇种植等特色产业,带领本村及周边群众约100户就业增收。目前,全县开展"微议事"活动400余场,群众参与率达85%,实现"诉求有人听、难题大家议"。
三是"微服务"精准供给,提升群众"幸福值"。建立"需求收集—分类解决—效果反馈"全链条机制,发挥专职网格员作用,推行"三色预警"动态管理,对孤老病残户"红色标记"每日走访,失业信访户"黄色标记"周周联系,普通居民"绿色标记"月月更新。依托"党员中心户"开展"银龄助餐""四点钟课堂"等帮扶,组建法律、医疗等"微智库"专家团52个,实施充电桩安装、晾衣区改造等项目120个,以"微服务"解锁基层治理"幸福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