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资讯 > 县区动态

商城县:一稻收两季 一亩产吨粮

信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xinyang.gov.cn 时间:2025-08-28 来源:商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金秋时节,商城县李集乡何楼村斗岭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再生稻田里,金黄稻浪翻涌,数台联合收割机穿梭作业,饱满的稻粒不断涌入储粮仓。

  “今年8月3日就开镰了,受高温影响,比去年早了整整10天!”8月23日,90后新农人何建强擦去额头汗珠,指着身后连片的千亩稻田难掩兴奋。他算了笔效益账:再生稻不仅比传统单季稻收益明显提升,还能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既守护了生态,又保证了大米品质。

  在鄢岗镇曹寨村,村党支部书记、首批再生稻试种大户曹启铜,手握沉甸甸的稻穗笑意满面:“今年头茬亩产有望突破1300斤,加上二茬,全年亩产预计近2000斤!全村3800多亩再生稻不久将全部收割,确保颗粒归仓。”从最初带头试种到牵头成立合作社,再到注册“豫春河”商标、添置加工设备,曹启铜一步步带动90多户乡亲踏上了再生稻种植的增收路。

  再生稻“一季种植,两季收获”的核心优势,是其得到快速推广的关键。头茬稻收割后,无须重新育秧,利用稻桩休眠芽经科学管理即可再收一季,大幅节省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据了解,从2014年试种40亩,到2025年达18万亩,商城县再生稻种植面积增长近4500倍,增产超3亿斤,产值超7亿元。再生稻已从一项农业实用技术升级为带动县域经济的绿色循环产业。

  为此,商城县打出了一套“技术+规模+品牌”的组合拳。技术服务上,组建优质稻米专家技术团队,由3名农技推广研究员带头,95名农业科技人才分片包联乡镇,技术指导到位率超80%。2024年以来,已开展技术培训40余场,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近千人次。规模发展上,筛选出“桃优香占”“隆晶优1212”两个优质品种,良种推广应用率超60%;同时按照“承包权不变、经营权连片”原则,由村集体流转土地或新型经营主体托管,让零散地块连成“万亩田”。

  目前,商城县已建成19个再生稻示范基地,8个乡镇实现万亩以上规模种植。此外,商城县还深化与河南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等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强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体系;将再生稻纳入保险和信贷支持范围。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1.2亿元,专项用于产业规模经营奖补、基础设施建设和品牌打造。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科技创新、优化品种结构、提升机械化水平等举措,推动再生稻产业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迈进。”商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徐孝国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