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由河南日报社信阳分社联合信阳市平桥团区委开展的“大学生走进乡村看振兴”活动,首站走进平桥区明港镇。来自信阳师范大学、安阳学院和内蒙古艺术学院等省内外高校的十余名大学生,走乡村、进农家、入企业,实地调研观摩了新集艾产品、明港睿亨农场、港丰蛋品、明港金锄头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真实感受了平桥区乡村振兴的蓬勃态势。
据明港镇乡村建设办公室主任邱玉梅介绍,近年来明港镇始终把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作为工作核心,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全方位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化产业发展道路,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在此基础上,通过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已培育出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依托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打造了大明河、新集村等旅游景点,去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发展。
在新集村的新集艾产品公司,公司负责人吴金辉拿起一盒精致的艾条介绍:“围绕艾草的深度开发,我们生产出包括艾条、艾草贴、艾草精油等系列产品,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更为在家村民提供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机会。”袅袅艾烟中,同学们感受着传统艾草的魅力,对这个特色产业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空中种花、土里养蚯蚓、水渠游黄鳝……在冯庄村睿亨农场,这里的景象让大学生们大开眼界。来自安阳学院的田聪颖同学感叹:“以前以为种地就是面朝黄土,没想到新农人玩转立体农业像搭乐高。让同学们直呼‘仿佛置身生态循环的科幻大片’。”农场负责人吴建富表示,通过搭建空间立体化、资源循环利用的立体农业模式,不仅显著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实现了生态高效的目的,而且经济效益稳定可观,农场日产值最低也有一万元。
中午,大学生们来到邹庄村的港丰蛋品公司。传承已久的“变蛋”制作技艺与现代生产工艺相融合,一颗颗鲜鸡蛋经过标准化流水线,变成了风味独特的传统变蛋。来自信阳师范大学的余伟康感叹道:“原来乡村振兴不是推倒重来,而是让祖辈的智慧在新时代闪闪发光。”
行程的最后一站是杨冲村的金锄头农业有限公司。时值酷暑,果园里依然弥漫着果香。公司负责人杨正威领着同学们穿行在桃林间,详细介绍特色桃树品种和市场开拓经验,“鲜美的桃子通过电商平台,从田间直达消费者的餐桌,拓宽了销路,增加了收入。”阳光下,硕果满枝的桃林与青春洋溢的高校学子们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参加活动的信阳师范大学学生朱宠儒高兴地说,“这次活动打破了我们对乡村产业的认知。”大学生们敏锐地意识到传播的价值,纷纷提议“用镜头将平桥‘土宝贝’推向更大舞台”。他们不仅计划推广特色产品,更致力于讲好乡村振兴背后的动人故事。目前,团队正精心梳理助农增收的鲜活案例,筹备在直播助农活动中穿插农户访谈、生产流程Vlog等内容,力求让消费者深入了解每一份订单背后农户的增收喜悦和产业创新模式的蓬勃活力。这场“大学生+乡村+直播”的创新尝试,旨在打通“田间”与“云端”,让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惠及更广、甜入人心。
下一步,平桥区将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持续深化校地联动,积极搭建青年学子服务乡村的平台。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助农增收服务活动,充分激发大学生实践团队的创意智慧与青春活力,引导广大青年在建设宜居平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实践中践行青春使命、贡献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