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监管能力,规范政务大厅安全管理和服务质量,按照省局《关于开展全省政务服务中心智慧化管理数据对接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信阳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持续推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接入智慧化监管平台,着力打造政务大厅全方面、全过程监督,为创新政府治理、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夯实五点支撑,实现县区站点全面覆盖
牢牢抓住全省政务服务中心智慧化建设契机,打造市县一体化视频监控平台,印发《关于加快提升各级政务大厅视频监控系统接入质量的通知》,强化数量、点位、图像、界面、链路5点支撑,实现各县区政务服务场所视频监控设备统一配置、统一管理、统一运行。信阳市组织业务骨干,对全市13个县、区(管理区、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458个摄像头的设置逐一检查,科学核定监控数量、合理规划点位布局、精准校正监控图像、统一标注系统界面、畅通视频链路运行,推动全市监控界面做到功能区和服务窗口全覆盖,要求各级大厅严格管理监控数据,确保数据存储和访问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强化数据安全管理。
二、坚持三个机制,实现问题整改全面落实
按照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要求,强化政务服务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督管理,推动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问题及时发现化解、全面整改。一是健全问题主动发现机制。信阳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安排专职人员值守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日常监督,每个工作日通过总管理员账户,对全市大厅运行情况、人员服务行为等方面进行全面实时监督,及时发现问题,立即要求整改。二是健全问题反馈提升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分类处置,构建“1小时响应-24小时整改-每月回头看”快速处置机制,对简单问题即知即改,复杂问题挂牌督办,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每月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专项检查,重点核查已销号问题的整改成效,防止问题反弹回潮。运行以来,通过视频监控发现的问题,向县区发了3期工作提醒,共反馈问题34条,已全部整改到位。三是健全问题分析研判机制。每月召开问题分析例会,通过对发现问题的分析研判,识别出社保办理、不动产登记等3类领域高频问题。开展“解剖麻雀”式专题调研,针对排队时长过长、服务标准不高等共性问题,规范“潮汐窗口”、“预约叫号”等便民举措,平均等待时间缩短25%。建立典型案例清单,收录代表性问题的成因分析及解决方案,分别以《政务服务环境优化线上线下常见问题指导》、《高效办成一件事业务培训》、《政务服务大厅作风纪律及咨询投诉应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为题,开展多次全系统业务培训。
三、推进三项转化,实现服务效能全面提升
聚焦“问题解决”与“效能提升”两个关键,进一步明确监督成果转化方向和实施路径,将视频监督成果转化作为提升工作效能、改进工作作风的关键环节,实现政务服务水平和企业群众满意度的双向提升。一是以监督成果提升管理效能。利用监控发现的问题作为培训案例,对涉及工作人员文明服务、作风纪律、服务质量、行政效能等非业务类问题的,针对典型问题对工作人员进行指导,持续改进服务水平。二是以监督成果激发服务潜能。根据监控分析结果,做好预防化解处置预案,要求县区合理调整功能区域和窗口布局,避免拥堵,提高服务效率。三是以监督成果增强发展动能。结合全省坚决防止政务服务中的“面子工程”工作要求,通过监控规范大厅管理,有效开展政务服务作风效能专项整治,强化干部担当和服务意识,将监督成果转化为制度创新动力,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