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社会公益事业建设 > 公共文化体育 > 公共文化

非遗拾光·手作生香|当千年技艺触达掌心,这场“文化对话”在信阳悄然生长

信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xinyang.gov.cn 时间:2025-07-08 来源: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在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紧扣“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主题,以“非遗拾光”传习体验课堂为载体,精心打造“小班精修+大师坐镇”的深度体验模式,为市民与文化爱好者铺展了一条通往千年技艺的时光隧道。剪纸的镂空诗意、叶雕的自然灵韵、茶艺的雅趣仪式,在三场非遗课堂上,传统与现代碰撞出温暖的火花,让“活态传承”从口号变为可触可感的实践。

图片

指尖非遗:传统技艺的“活态课堂”

活动首日,剪纸课堂上纸墨飘香、刀影灵动。作为信阳剪纸的“守艺人”,牛丽薇老师以“剪随心动”为引,从剪纸的历史渊源讲到信阳本土的民俗题材——“信阳地处鄂豫皖交界,剪纸多取材于茶乡风情、农耕场景与民间故事,一片红纸里藏着千年烟火。”说着,她手持剪刀,在红色宣纸上轻挑慢转,不一会儿,一幅“茶山春早”便跃然眼前:层叠的茶垄、采茶的竹篓、笑靥的茶姑,细节处连茶芽的绒毛都清晰可辨。

图片

“孩子们,剪纸不是‘照猫画虎’,而是‘以心造境’。”牛丽薇一边示范“月牙纹”“锯齿纹”等基础技法,一边鼓励亲子家庭自由创作。现场,有母女合作剪出“母女共读”的温馨场景,有祖孙合力完成“茶乡年俗”的长卷,更有小朋友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将剪纸与现代卡通元素结合,引得导师连连称赞。

图片
图片

叶雕课堂上同样热闹非凡。牛丽薇老师将一片普通的法桐叶变为“魔法画布”:先用细笔勾勒出“信阳毛尖”茶芽轮廓,再用刻刀沿线条轻雕,最后用矿物颜料晕染——一片带着自然脉络的“茶芽叶雕”便诞生了。“叶雕讲究‘取材于自然,归于自然’,每一片叶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载体。”她介绍道。亲子家庭们小心翼翼地操作刻刀,在导师指导下,将银杏叶刻成“茶盏”、用枫叶雕成“茶宠”,连落叶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图片

茶韵雅集:慢时光里的文化传承

茶艺课堂,则是一场关于“静”与“礼”的修行。茶艺师杨静身着素色茶服,在古色古香的茶席前,以“信阳毛尖”为核心,展开一场“茶与生活”的对话。“泡茶如待人,水温、投茶量、出汤时间,每一个细节都要用心体会。”她边说边演示“中投法”冲泡:取适量茶叶置于玻璃杯中,先注入三分之一85℃热水浸润,待茶叶舒展如“绿衣舞者”,再缓缓注满水——茶汤清透,芽尖竖立,满室清香。

图片

学员们纷纷上手实践,从温杯洁具到投茶注水,从闻香观色到品饮回甘。“以前总觉得茶艺‘高大上’,今天才发现,它其实是融入日常的生活美学。”一位参与者感慨道。

以文化人:非遗传承的“双向奔赴”

“孩子以前觉得非遗‘老气’,今天亲手剪了茶纹、刻了叶雕,回家就嚷嚷着要给爷爷奶奶展示!”一位家长在活动反馈本上写道。而学员张女士则表示:“非遗不仅是技艺,更是生活的智慧。这样的体验课堂,让我们在动手间读懂了传统文化的内核。”

图片

“非遗拾光”传习体验课堂自2022年启动以来,已累计开展活动40余场,覆盖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多个非遗门类,参与人数超2000人次。“我们希望通过‘小切口’体验,激发大众对非遗的‘大兴趣’,让传承从‘单向输出’变为‘双向互动’。”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擦亮“非遗拾光”这一品牌,推出更多“可触摸、可感知、可参与”的非遗活动,推动信阳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绽放时代光彩,让更多信阳人能在城市璀璨的灯火中,找到那盏由先辈智慧点燃的文化心灯,携手守护这弥足珍贵的薪火传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