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资讯 > 部门动态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阳市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

信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xinyang.gov.cn 时间:2025-07-02 来源:信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近年来,信阳市紧紧围绕“稳外贸、调结构”的目标任务,通过有序扩大自主开放、提高投资促进水平、增强开放平台效能、加大服务保障力度等方面,进一步压实责任、强化落实,聚焦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积极调整出口结构、挖掘外贸新增长点,实现全市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一是积极践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成功争取豫皖省际毗邻地区合作发展、淮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纳入《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六安市叶集区与固始县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叶集—固始“一河两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合作区发展规划》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审批。畅通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对接机制,参加第二十三届城市经济协调会。二是区域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积极争取省级加大对信阳的支持力度,《新时代河南省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中明确支持信阳或能够支持信阳的政策占全文80%以上,出台《信阳市协同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淮河生态经济带区域中心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参加淮河生态经济带第5次城市合作市长会商会并作交流发言,与沿淮其他28地市达成发展共识。三市一体化协同发展第一次党政联席会议在我市成功召开,并签署《黄冈信阳六安三市一体化协同发展工作备忘》。三是苏信合作深入开展。召开苏信合作专题会5次,签订《河南省发展改革委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机制》。探索苏信对口合作新路径,吸引中亿丰等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入驻,全年累计从苏州招引签约项目55个、合同总金额119亿元,已开工47个、投产35个。

  积极拓展对外贸易合作。进出口贸易日益发展壮大,2024年我市有实绩外贸业务的企业达到200家,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59.2亿元,其中出口39.5亿元,同比增长2.4%。主要贸易伙伴贸易量显著增加,我市对前五大贸易伙伴澳大利亚、东盟、美国、欧盟、日本分别进出口14.1亿元、13.5亿元、5.8亿元、4.7亿元、4亿元,合计占我市进出口总值的71.1%。2024年,我市多种商品出口位居全省前列。出口未装配的光学元件、禽肉制品、植物材料编结品分别为5.7亿元、3.1亿元、1.6亿元,出口值均位居全省第一;出口纺织织物、货车分别为2.8亿元、5655.2万元,出口值均位居全省第二;出口鞋靴3.1亿元,出口值位居全省第三。

  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工作。依托淮滨港水运及交通优势,加快建设完善口岸、铁路专用线、陆水联运功能,拓展由内河航道经沿海港口中转至海外主要港口的国际航运网络,与信阳机场联动发展,构建“水陆空铁”立体交通网,力争打造跨区域大型国际物流枢纽中心。2022年1月,河南最大的综合性单体内河港口——信阳港·淮滨中心港建成开航,凭着其坐拥淮河主航道,河南通江达海距离最近、最快捷的优势,港口吞吐量稳步上升。2023年6月,淮滨中心港被正式评为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并先后实现了重质纯碱、白云石“铁水联运”以及进口糯米“公水联运”,淮滨港“多式联运”正“提速”发展。2024年,淮滨港完成货运吞吐量552.1万吨,同比上升42.39%;集装箱50213标箱,同比上升37.13%。目前,淮滨港已开通至蚌埠、凤阳、淮安、连云港、盐城、合肥、芜湖、太仓、嘉兴乍浦、武汉阳逻等10条集装箱航线,同时积极推进开通上海、宁波、南京等航线。我市现有生产性泊位29个,年综合通过能力1575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10万标箱。正在实施固始港区中心作业区一期工程(10个1000吨级泊位,吞吐能力990万吨,集装箱5万标箱),淮滨港区扩容提质工程(5个1000吨级集装箱泊位,吞吐能力提升至50万标箱),豫东南港区潢川花埠作业区(8个1000吨级泊位,吞吐能力405万吨,集装箱5万标箱)和息县淮河新区作业区(8个1000吨级泊位,吞吐能力585万吨,集装箱10万标箱)。全部建成后,全市港口吞吐能力将达到3360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70万标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