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信阳市近500万亩小麦进入丰收季,其中260余万亩弱筋小麦正书写着“小作物”的“大产业”传奇。
作为全国弱筋小麦核心产区,我市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突破口,通过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三产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全链布局,小作物撬动大市场。“弱麦”不弱的密码在于全产业链思维。我市瞄准饼干糕点、酿酒等细分领域,推动“农业工业化”转型——淮滨县的面粉加工生产线昼夜运转,息县的优质麦田直供茅台酒厂——实现“田间—车间”的无缝对接。这种“育种—种植—加工—消费”的全链条模式,让农田变“第一车间”,农民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科技赋能,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化。产业腾飞的关键在科技支撑。市农科院创新“五良耕作法”,培育筛选出扬麦、信麦系列优质品种,使亩产提升25公斤以上。从实验室的基因测序到田间的精准施肥,从原粮加工到烘焙食品研发,科技贯穿产业链各环节,推动弱筋小麦产业向“农业现代化”跃升。
三产融合,释放乘数效应。最亮眼的是接“二”连“三”的产业生态:一粒麦子“吃干榨净”,前端连接育种科研,中端延伸至面粉深加工,终端直达茅台酿酒车间和达利园饼干生产线。这种“农业工业化”实践,让麦浪经济年产值突破百亿元。
如今,我市弱筋小麦产业带动10万农户增收,成为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鲜活样本。从“土特产”到“黄金链”的蝶变证明,立足特色、科技赋能、链式发展,传统农业同样能蹚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