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信阳港・淮滨中心港-安钢集团信阳钢铁新能源车辆公水联运通道正式开通,随着400kw单桩双枪一体式直流充电桩批量投入使用,为企业打造了一条时效快、损耗少、绿色环保的运输新路径,淮滨中心港低碳运营再上新台阶。
从陆运到水运,从航道扩建到造船业蓬勃发展,从单一形式物流到“铁水联运”……信阳港在绿色发展与物流服务提升方面不断取得显著进展,正逐步从中原单一内陆河港走向综合性大国河港。
全程运输成本降低近60% 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2022年1月,信阳港淮滨中心港启用,位于内陆的河南可以通过淮河走向大海,掀起了区域出海的新浪潮。
经过3年的发展,目前,淮滨中心港积极推进运输装备绿色化升级,随着淮滨中心港-安钢集团信阳钢铁新能源车辆公水联运低碳通道正式开通,淮滨中心港低碳运营的新路径再上新台阶。
在4月23日的开通仪式上,淮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昆鹏介绍,目前已投入50余辆新能源货车,全力保障信阳明港钢厂铁矿砂运输需求。自2025年4月10日试运行以来,据新能源货车车主反馈,新能源车辆较传统柴油车单程运输成本降低近60%,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碳排放量显著减少,为实现港口绿色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新能源充电桩的建成以及新能源货车的投入进一步提升了淮滨中心港的综合服务能力,为低碳港口发展奠定基础。
据悉,自开港以来,信阳港·淮滨中心港已开通至蚌埠、凤阳、淮安、连云港、盐城、合肥、芜湖、太仓、嘉兴乍浦、武汉阳逻等10条集装箱航线,同时积极推进开通上海、南京等航线。
2023年7月,信阳港·淮滨中心港被正式评为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并先后实现了重质纯碱、白云石“铁水联运”以及汽车配件“公河海联运”,信阳港·淮滨中心港“多式联运”正“提速”发展。
集装箱吞吐量连续三年保持增长 区域物流高质量发展实践
2022年的运营首年,数据显示,信阳港·淮滨中心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万标箱(11147标箱),完成当年6000标箱目标任务的185%;2023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0464标箱,同比增长173.29%;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完成50456标箱,同比增长65.62%。
截至2025年4月21日,2025年信阳港·淮滨中心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27.08万吨,同比增长152.49%,主要货种有铁矿、白云石、大米、户外家具、黄砂、化肥、钢坯等。
“信阳港·淮滨中心港-安钢集团信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车辆公水联运通道开通仪式,既是港口绿色转型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区域物流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信阳市淮河港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武守岩说,信阳港·淮滨中心港将持续聚焦绿色发展与物流服务优化,不断完善港口设施建设,扩大新能源货车应用规模,深化“散改集”、多式联运等运输模式推广,重点发展粮食、户外家具等货源,与中欧班列等国际贸易运输通道对接,持续提升服务能力,不断扩大集装箱物流服务半径,通过打造绿色、智能、高效的内河港口新标杆,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未来三年,港区扩容提质项目、铁路专用线项目相继建成,同时大力推进海关作业监管场所、保税仓库等申报工作,致力将淮滨中心港将建设成为集港口作业、航运、口岸通关、保税物流以及‘公铁水’多式联运等功能于一体的河南省集装箱货运枢纽港。”信阳市港务中心副主任鲁伟栋说。
“十船三淮滨”港口经济与周边产业的协同发展
造船业是淮滨县传统优势产业,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木质造船发展到水泥造船,然后又发展到今天的钢制散装货船,以及游艇、画舫等领域的拓展,淮滨人已完成船舶制造承载能力和技术升级质的飞跃。
淮滨县临港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党组书记杨勇介绍,淮滨县造船产业集聚区沿淮而建,占地面积3.8平方公里,现有船舶生产企业8家,拥有船艇研发企业1家,船艇旅游企业1家,游艇销售公司2家,造船专用工业气体企业3家,相关配套企业23家,带动相关就业1.5万余人,具有年造船舶500艘以上生产能力,年产值40亿元以上,是河南省重点培育的20家特色装备制造园区之一。
淮滨县已经成为具备船舶设计、制造、交易,船用产品加工、销售和社会化服务功能,且成长为淮河流域最大的造船基地。所造船舶畅销于淮河、大运河、长江水系,享有内河航运“十船三淮滨”的美誉。
正是有着这样的倾力支持,信阳港・淮滨中心港才能够不断突破自我,实现集装箱吞吐量的持续增长,为区域物流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淮滨中心港不仅注重自身的绿色发展,还积极带动周边产业的协同发展,特别是造船业、物流业、食品业、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为港口的持续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
打造“一港四区”港口布局 构建“一干六支”航道网络
淮滨中心港的发展是信阳港的一个缩影。今年4月,经省政府研究并征求交通运输部意见,《信阳港总体规划(2035年)》正式获批,信阳将打造“一港四区”港口布局,构建“一干六支”航道网络,开启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眼下,淮河淮滨段航道提升工程项目正加速建设;未来,淮河息县以下段166公里将在全省率先实现三级通航,为构建“中部便捷出海水运大通道”提供有力支撑。与此同时,固始港区中心作业区、潢川花埠作业区、息县淮河新区作业区加快建设,淮河航运、港口优势日益集聚,通道经济、临港产业愈发强劲,一幅“港通天下、航运四海”生动画卷正在老区信阳徐徐铺展……
坐拥“黄金水道”,临港再起新势。信阳港是河南省地区性重要港口,是河南省对接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的重要枢纽,规划形成“一港四区”港口布局,包括中心港区、豫东南港区、淮滨港区、固始港区等。信阳港将以建材、粮食及农副产品、矿石及集装箱运输为主,兼具旅游客运功能,积极发展临港工业和港口物流,逐步发展成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运行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综合性港口。
受惠于此,信阳港口、航道和多式联运、船艇制造等工程项目接连上马、如火如荼,固始港区中心作业区、息县淮河新区作业区和潢川花埠作业区等港口项目先后开工,淮河淮滨至三河尖航道提升工程、淮滨港铁路专用线项目、淮河淮滨段航道提升工程,以及淮滨县内陆临港船艇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等重大工程先后开建,淮河航运、港口优势正加速集聚,通道经济、临港产业强劲起势。
展望未来,信阳市正紧扣高质量发展布局,以构建安全畅通、绿色经济、智能高效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为目标,加快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积极拓宽中原出海大通道,助力河南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奋力书写“两个更好”绚丽篇章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