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文字解读:《信阳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信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xinyang.gov.cn 时间:2025-04-21 来源:市应急管理局


  一、政策背景

  信阳市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干旱、洪涝、气象、地质灾害等时有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造成较大威胁。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灾害应对的复杂性和难度不断提升,原有的应急预案在协同机制、响应效率、科技应用等方面存在优化空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落实国家和河南省相关法规要求,结合信阳市实际情况,修订完善本预案,以适应新时代灾害救助工作的新需求。

  二、出台目的

  1.坚持人民至上:以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为核心,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规范应急流程:明确市、县、乡三级政府及42个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解决旧版中职责交叉问题,实现“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同”。

  3.强化科技支撑:针对旧版科技手段不足,新增“天地空”一体化监测预警系统、应急广播体系等,提升灾情评估和决策效率。

  4.适应机构改革:将原“市减灾委”调整为“市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市安防委)”,办公室设在市应急管理局,整合应急资源,解决旧版中协调效率低的问题。

  三、核心内容

  本次预案修订本着“明晰、简洁、实用”的原则,着重在组织指挥体系、灾情信息管理、救助应急响应及保障措施上作了调整,全面提升了预案的简洁性、实用性和操作性。《预案》共分八章,3个附件。正文包括:总则、组织指挥体系、灾害预警措施、灾情信息管理、救助应急响应、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应急措施、附则;附件为《信阳市安防委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关于启动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通知》、《关于终止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通知》。

  四、重要举措

  1.全链条应急体系构建

  组织指挥升级:成立由市长任主任的市安防委,下设9个专项工作组(综合协调、灾情管理、生活救助等),明确“市安防委统筹-工作组专项负责-县区政府属地管理”的三级联动机制。例如,倒房重建组由住建局和应急局牵头,发改、财政、自然资源、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配合,解决旧版中重建流程不清晰的问题。

  预警响应细化:气象、水利等部门实时共享预警信息,市安防委提前评估灾情,通过电视、手机短信、人防警报等多渠道发布预警,紧急情况下开放应急避难场所,疏散、转移易受自然灾害危害的人员和财产,相比旧版预警渠道更全面。

  分级响应机制:将应急响应从低到高分为四级,明确各级启动条件(如四级响应需紧急转移5000人以上,一级响应需转移10万人以上),响应措施逐级强化。例如,一级响应时,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赴灾区指挥,协调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参与抢险。

  2.全周期救助与重建

  应急期救助:灾害发生后2小时内县级上报灾情,市级2小时内审核汇总;启动响应后,快速调拨市级救灾物资,下拨应急资金,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过渡期保障:针对启动市级响应的灾害,评估过渡期生活需求,及时拨付省级和市级救助资金,指导地方发放救助款物,确保群众过渡期基本生活。

  冬春救助:每年9月启动冬春救助调查,10月下旬上报需求,通过资金补助、物资调配、社会捐赠等方式,解决受灾群众冬季和次年春季的吃饭、穿衣、取暖等问题。

  倒房重建:以受灾户自建为主,县级政府组织实施,应急管理部门对因灾倒损住房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住建部门提供技术支持,财政部门保障资金,自然资源部门落实用地,确保倒房户在安全区域重建住房,其他相关部门一并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

  3.多维度保障措施

  资金保障:县级以上政府要将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与自然灾害救助需求相适应的资金、物资保障机制,将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和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物资储备:建设市、县、乡三级物资储备库(点),制定救灾物资储备保障规划,建立健全救灾物资紧急调拨和运输制度,确保应急物资“储得足、调得快、用得上”。

  社会动员:规范救灾捐赠管理,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企业通过捐赠款物、提供服务等方式参与救助,建立对口支援机制,引导轻灾区支援重灾区。

  人力资源:加强自然灾害各类专业救援队伍、灾害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推行灾害信息员培训制度。

  科技赋能:建立“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利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实时评估灾情;开发应急广播、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实现灾害信息精准推送。

  技术保障:加强应急指挥通信、灾情管理系统建设,建立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技术支撑系统,统筹规划设立应急避难场所,支持和鼓励开展灾害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装备开发、推广应用。

  五、涉及范围与执行口径

  1.适用范围:信阳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干旱、洪涝、地震、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市级应急救助工作,包括应急救援、生活救助、灾后重建等。

  2.分级负责:一般灾害由县(区)政府负责,市级提供指导;较大以上灾害启动市级响应,市安防委统筹协调,跨区域灾害可申请省级支持。

  3.预案解释:本预案执行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由市应急管理局负责解释。发生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的其他类型突发公共事件,参照本预案开展应急救助工作。

  六、注意事项

  1.信息报告“零延迟”:灾害发生后,县级应急部门须2小时内上报灾情,重大灾害立即上报,严禁谎报、瞒报、漏报,死亡(失踪)人员信息“先报后核”,避免延误救助时机。

  2.款物管理“全透明”:救灾资金通过“一卡通”发放,物资发放登记造册,接受财政、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确保每笔款物精准到达受灾群众手中。

  3.应急避险“保安全”:灾害发生后,安置点须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泄洪通道等危险区域,加强消防安全、卫生防疫、食品安全管理,防范次生灾害。

  

  解读单位:信阳市应急管理局

  联系电话:0376-6308088

  原文: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信阳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通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