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不断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现将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党的领导,把牢法治政府建设正确方向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政府常务会议学法等制度,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县委常委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和各级党政班子重点学习内容,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和党校课程。2024年,组织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13次,听取法治工作汇报4次,县委常委会会议研究重大法治建设事项3次,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学法4次;县委党校主体班开设3门法治课程,举办干部培训班18期;组织开展全县国家工作人员统一在线学法考试2次,累计参加考试10070人,考试通过9568人,通过率95%。
(二)高位压实法治政府建设责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格执行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制度。推进现场述法工作向乡镇各部门、二级机构主要负责人延伸,实现了县乡两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工作全覆盖。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纳入政治巡察范围,纳入全县绩效考评体系,作为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2024年共开展了3轮县委巡察,“一把手”履行法治建设职责情况均包含在列。
(三)强化法治建设督导考核。制定《固始县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措施。将依法治县考核纳入全县综合考核,与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同步进行。持续推进2024年市委依法治市办对我县法治建设专项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确保10个方面全部整改到位、取得成效。成立5个督察组,“面对面”反馈问题15项,提出整改意见22条,进一步压实推进法治建设责任。
二、突出重点任务,法治政府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一)优化政府机构职能。持续推进放权赋能改革,全力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动态调整政务服务事项7次。建立“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依托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统一申报入口,推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限时办结、统一出件,2024年以来办件2174件。畅通“好差评”评价渠道,定期对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大厅的“好差评”政策落实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跟踪问效,不断提升主动评价率,2024年,固始县政务服务“好差评”有效评价数700173条,好评率99.99%,差评按期整改率100%。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对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宜改则改,宜废则废,2024年共排查出涉及营商环境规范性文件6个,其中修改1个、废止1个。推进30家成员单位制定“双随机、一公开”年度跨部门抽查细则、抽查计划和抽查事项清单,抽查任务39项,任务完成率100%。协助县法院累计执结涉企案件1114件,执行到位金额1.738亿元。落实督促依法履职类行政检察建议24份,监督行政主管部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类行政检察建议18份,维护企业民事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化解矛盾争议类行政检察建议14份。建立警银合作、警税联合、警检联席等体制机制,加强法检、公安、税务、银行等沟通联系,实现协同配合、信息共享,有效防范和打击恶意逃废债风险。组织开展“固律助企”服务活动,开展普法宣传、法律咨询,走访各类企业195场次,提供涉企法律意见建议850余条。
(二)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建设。认真落实重大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五个必经程序,及时公布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充分发挥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和立法咨询专家职能作用,扩大公众参与的覆盖面和代表性,提高政府立法建言献策水平,针对《信阳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草案)》《信阳市行政调解办法(草案)》《信阳市城市绿化条例(草案)》等提出实质修改性意见42条,多数意见被市人大、市政府采纳。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稳中提质,2024年组织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业务培训3次,开展全县行政规范性文件抽检2次,审核具体文件120余份,针对已实施满2周年的规范性文件开展实施后评估2次。建立公职律师统筹使用机制,对本县38名公职律师进行跨部门统一调配使用,解决26家县直单位公职律师空缺问题。建立法律顾问参与重大决策、重大行政行为等制度机制,全年审查重大行政决策文件2件、合同14件、出具法律意见书21份,参与征地拆迁安置等其他法律事项82件。
(三)规范提升行政执法行为。持续推进落实行政执法主体公告制度,定期梳理行政执法主体,并在政府门户网公开。持续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动态管理制度,2024年持有执法证件2048人,因违法、退休、岗位变动及年审不通过等原因清理行政执法证和行政执法监督证754个。组织“上派跟班学习、下派跟踪指导、互派观摩交流”暨执法能力素质提升活动,开展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知识和执法技能培训约2300余人次。组织五个下放权限部门对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开展“一对一”沉浸式的实务实操培训8期。扎实开展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赋权事项评估工作,组织全县33个乡镇(街道)及5个放权部门进行现场座谈交流,全面了解全县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开展情况,结合日常执法案卷评查及实地走访,梳理拟收回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赋权事项14项。深入开展乡镇(街道)行政执法协调监督省级试点工作,打造陈淋子镇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模式,积极探索基层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新路径。持续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高规格举办全县服务型行政执法培训和大比武活动,在全市第四届服务型行政执法“大比武”活动中,我县荣获一二三等奖各1名。2024年以来,选拔4名资深授课员深入12个乡镇(街道)开展服务型行政执法“微宣讲、走基层”活动,培训执法人员320余人次。
(四)健全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突发事件,完善防震救灾、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领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更新修编了《固始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8个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专项应急预案。持续打牢应急队伍根基,县级成立21人军转干部组成的综合应急救援大队,乡级成立以民兵和乡镇年轻干部为主的15人应急救援队伍,村级成立了以网格长、村医为主的15人应急救援队伍。交通、交警、人防、住建、电业、自然资源等成立人数均在20人以上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规模以上企业成立内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部分小规模企业与乡镇消防队签订救援协议,确保救援高效。定期组织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引导规范基层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突发事件,全年组织开展全县应急演练月活动12次,共计开展演练4200余场,参演人数达65万余人。
(五)深化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扎实推进“精准普法基层行”活动,在7个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开展普法宣传活动260余场次。加强“法治副校长”普法工作,组织开展“学宪法讲宪法”“开学第一课”等活动749场次。优化升级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广场2处,打造村级法治文化阵地5处,县法治文化公园获评“全省优秀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持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在县行政便民服务中心打造“公证+法律援助”一站式服务窗口,为群众提供便捷公共法律服务,窗口办理公证2419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83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5210次。健全多元化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的相互衔接与协调联动。统筹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建设,县乡村三级人民调解组织全年化解群众矛盾纠纷6761件,调解成功率达98.5%,万人均调解案件量位居全市前列。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全年行政复议案件结案66件,复议决定维持39件、驳回6件、撤回终止21件(调解和解10件),行政复议决定书、意见书、调解书履行率100%。召开行政案件发案量和败诉率“双下降”工作会议4次,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全年行政一审案件调解、撤诉41件,调撤率达39.81%,行政诉讼败诉率由去年同期13.91%下降至9.52%,完成了市定目标。
(六)完善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2024年度共办理县人大代表建议337件、县政协提案217件,办结率均为100%。严格审计监督,全年开展审计项目23个,其中已完成项目11个,查出主要问题金额118258万元,其中违规金额602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17656万元,查出非金额计量问题216个,提出审计建议125条,被采纳建议125条,审计向纪委等有关部门移交处理事项11件。主动落实政务公开,接受人民监督。2024年围绕省市县重点工作,发布各类信息3600余条,开设专题专栏,及时发布热点信息230余条,政策解读类内容发布20余次,转发国务院、省政府网站重要工作信息240余条。处理并督促各乡镇(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在线答复办理群众提出的建议、咨询、投诉、求助事项240余件次。
三、坚持问题导向,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固始
一年来,我县法治政府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短板与不足,如个别领导干部对法治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法治意识有待提升;部分领域行政执法不规范现象依然存在;行政调解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等。
2025年,我县将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严格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的部署要求,持续开展法治政府建设能力培训,全面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深入开展府院、府检联动,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实质性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推动实现良好法治效果。
2025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