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2023年专题内容 > 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 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 县区政府法治政府建设年报

信阳市浉河区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信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xinyang.gov.cn 时间:2025-03-27 来源: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浉河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建设法治政府,为奋力谱写“两个更好”新篇章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持党的领导,把稳法治政府建设正确方向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常态化落实会前学法、专家讲法、年度述法、实践用法制度,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重点学习内容。印发《浉河区领导干部学法计划》,全年政府常务会议或党组会议学法15次,举办全区法治专题讲座2次。采取“日常学法+年度考法”方式,组织全区1000余名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在线学法与考试;建立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党内法规制度等内容80余次,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升。二是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部署。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区委常委会会议4次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区政府常务会议5次听取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情况汇报,11次听取我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办理情况,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一规划两方案”的实施意见》,分解任务,明确重点,压实责任。三是严格贯彻落实年度报告工作规定。及时上报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主动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督促各乡镇(街道)、区政府各部门报告上一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并在区政府官网法治政府建设专栏集中公开。

  二、突出重点任务,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一)健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一是服从服务大局立法。对8件市政府立法草案提出实质性修改意见,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情况调研,每季度组织立法联系点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二是持续完善依法决策机制。根据《浉河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向各单位征集2024年度我区重大行政决策事项2个,在政府网站公布,并根据实际落实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三是严格落实合法性审查制度。积极落实《河南省行政合法性审查工作规定》,着力打造司法行政机关会同政府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共同参与的高素质合法性审查队伍,对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招商引资、重大建设项目应审尽审,梳理风险,确保政府活动在法治轨道上运行。2024年以来,法律顾问参与审核协议文件130余件,提出法律意见260余条。四是严格规范性文件管理。完成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备案6件;组织开展专项清理1次,保留28件,废止3件。

  (二)健全政府机构职能体系

  一是稳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开展区级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保留城管、应急管理两支行政执法队伍,推动其他领域行政执法职能回归机关。深化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开展赋权事项评估和动态调整。依据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和机构改革、放权赋能、营商环境建设等工作推进情况,在2023年调整公布的《区直部门权责清单》基础上,对照近两年省、市公布的涉及部门、行业职权调整的一系列文件,更新各部门最新行政职权事项。二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及时做好政务服务事项取消、调整、承接工作,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动态更新。2024年,共对区级政务服务事项进行5次调整,实施区级政务服务事项流程再造5批次。取消政务服务事项11项、调整或部分调整政务服务事项2项、新增政务服务事项14项。打通信息壁垒,优化集成服务,规范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窗口,全面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截至12月底,全区累计办理“高效办成一件事”主题事项6396件。扎实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好评数102147件,好评率达99.9%。畅通监督反馈渠道,建立“未诉先办”工作机制,提前化解企业和群众问题62件、现场处理满意度达100%。三是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线下办事“一门、一窗、一网”,实现“大厅之外”无审批。组织40余家区直政务服务部门、乡镇(街道)对进驻内设行政审批服务机构充分授权,签订授权文件400余份,实现政务服务部门窗口、事项、人员、系统、环节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应进必进”。截至12月底,共受理办理政务服务事项65180件,按时办结65180件,办结率达100%。积极发挥“双随机、一公开”联席办职能,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新模式,累计制定抽查计划41起、跨部门抽查计划192起,完成率100%。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开展歧视性和不公平市场待遇政策措施等专项清理工作,审查各类政策措施311件,涉及市场经济活动的共66件,清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项规定和做法。四是营造重信守诺的信用环境。全面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加强政务诚信监督管理,提升公务员诚信履职意识和政府诚信行政水平。建立政府机构失信治理长效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推动信用体系建设,提升信用环境。发布信用承诺事项清单,多领域开展信用记录查询和信用报告使用,使监管提前介入,建立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开展差异化监管。通过在线核查信用,实施联合奖惩,2024年,全区共开展联合奖惩1223次,反馈联合奖惩案例302条,其中奖励298条,惩戒4条,上传信用承诺106550条。

  (三)健全法治政府建设科技保障体系

  一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梳理政务服务事项1830项,通过河南省政务服务网对外发布,办事指南清晰明了,各要素之间逻辑对照,企业群众通过河南政务服务网可直接获取相关业务办理流程,无特殊环节的项目全事项全流程网办,事项发布率100%,实现“平台之外无审批”。二是加快推进政务数据有序。依托市政务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动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和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不断提升政务数据资源共享能力。浉河区参与数据共享交换的部门数量48个、共享业务类型576个、开放部门数量48个。全面推行“免证办”服务,梳理公布浉河区政务服务证照免提交事项1827项,有效解决了企业和群众办事“来回跑、折返跑”等问题。依托信阳市免申即享企业服务平台,为全区各类企业提供惠企政策发布、精准推送以及线上办理惠企政策项目和免申即享服务。三是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执法。对“互联网+监管”平台进行维护,强力推进“互联网+监管”行为数据向“互联网+监管”系统汇聚,提升监管水平。截至目前,区级认领“互联网+监管”事项主项533项,推送监管行为数据事项主项533项,产生监管行为主项覆盖率100%;子项2237项,子项覆盖数2237项,子项覆盖率100%;累计推送监管行为数据3701条。

  (四)健全行政执法工作体系

  一是建立行政执法监督制度体系。印发《浉河区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构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强化行政执法保障能力。二是扎实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针对下放的权限,多次组织放权赋能部门对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业务实行一对一的业务指导和跟踪服务。2024年,浉河区各乡镇(街道)先后开展行政检查1944次,实施责令整改568次,行政处罚立案103件,结案102件。三是加强行政执法证件申领和培训。2024年,新申领证件58人,组织全区15个乡镇(街道)、25个区直执法单位已取得行政执法证的859人进行年度审验,清理注销87人,累计组织300余名执法人员参加培训考试。四是持续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对25件重大行政处罚进行了备案审查,真正做到了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开展乡镇(街道)行政处罚案卷评查2次,对4个乡镇(街道)下发行政执法监督意见书。五是深化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按照《浉河区服务型行政执法“微宣讲、走基层”活动实施方案》要求,持续在全区组织开展宣讲活动,开展服务型行政执法集中宣讲2次。将行政指导和行政调解融入日常执法检查,开展行政指导和行政调解案卷评查1次,并将评查结果进行反馈。

  (五)健全应急制度体系

  一是完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整合力量,明确组织架构,初步建立完善了乡镇(街道)“1+4”、村(社区)“1+3”应急体系架构。实行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体制,党政主要负责人为辖区应急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班子其他成员对分管范围内的应急管理工作负领导责任,乡级党委政府参照执行。二是完善应急管理防控体系。建立常态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机制。在重点时段和重点领域发送《安全生产提示函》,加强安全生产风险防控。聚焦重点领域,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检查企业48685家,累计排查问题隐患18292处,其中排查一般问题隐患18284处,排查重大事故隐患8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5家,立案处罚16家,罚款25万元,警示约谈188人。落实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应急响应等制度。2024年,全区召开防汛会商会议12次,启动防汛应急响应4次,发布风险监测预警信息42期。三是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指导乡镇(街道)修订突发事件总体预案和安全生产应急预案40册,新修部门专项预案27份,完善区本级各类型应急预案10余份。采购抢险救援装备500万元,充实应急物资装备。组织开展应急演练3712场次,参与演练人数51.1万余人次,涵盖10多个主题和40多个领域。

  (六)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体系

  一是强化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今年以来,按期答复以区政府为行政复议被申请人的案件23件,收到行政复议案件150件,案件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11.27%。收到以区政府为被告的一审行政诉讼案件16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二是持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畅通特殊群体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累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56件,解答各类法律咨询4260余人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30余万元。开展村(居)法律顾问活动189场次,解答群众法律咨询819人次。落实公证证明材料清单制、一次性告知、“最多跑一次”承诺,办理案件1000余件。2024年,区、乡镇(街道)两级人民调解组织开展业务培训6次,全区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29816人次,调处矛盾纠纷4457起,成功调解案件4405件,调解成功率98.8%。三是纵深推进“八五”普法。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做实精准普法,各普法责任单位共开展各类普法活动200余次。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打造反家庭暴力、《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防养老诈骗等10多部“微剧”精品。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约600余场次,发放防范校园欺凌、民法典等普法宣传手册10万余份。开展法治培训50余场,培训“法律明白人”1300余人。持续优化法治助企纾困,组建优化营商环境助企法律服务团2个,开展入企法治宣传活动60余次,举办法治培训及讲座15场,风险分析20次。

  (七)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

  一是自觉接受监督。严格落实《河南省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工作规定》,主动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上一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0件,涉及40个单位;办理政协委员提案185件,涉及53个单位,均已全部办结。二是全面加强审计监督。扎实开展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继续深化财务收支审计,稳步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助推国有企业审计提质增效,召开审计问题交办会和整改专题会5次,召开区审计整改联席会议2次。完成计划内组织实施审计项目16个,协助配合上级审计机关组织实施审计项目11个,配合市委、区委对6家单位开展巡视巡察工作,完成临时审计项目21个。三是加强政务公开及网站建设。围绕中心工作,聚焦社会关注较高的重点领域,充分发挥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宣传阵地作用,不断加强政府网站功能与政务新媒体等平台的联系对接,持续打造整体联动、高效惠民的服务型“网上政府”。2024年,浉河区政府网站共发布各类信息4100余条,发布政府公告54件,展示部门乡镇各类动态500余条,办结依申请公开事项28项,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八)持续深化府院联动工作机制

  召开浉河区第二次府院联动联席会议,确定了八项重点问题事项清单。加强与区法院进行沟通联络,根据法院反馈的案件清单,督促党政机关妥善化解未执行案件。高位推动行政诉讼“双下降”,对我区行政诉讼发案量与败诉率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根据案件涉及领域进行分类,并深刻剖析发案原因及败诉症结所在,对高败诉风险案件进行督查。2024年,我区行政诉讼“双下降”败诉率为9.42%。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年来,我区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上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如少数领导干部依法决策和依法行政能力有待提升;部分领域行政执法不规范现象依然存在,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执法能力与实际需求还有差距,行政执法监督力量薄弱等。上述问题,还需持续发力、全面改进。

  2025年,浉河区将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升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度、广度、力度,聚焦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更好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

  

                                                                                                                                                  2025年2月2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