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2021年专题内容 > 聚焦中国共产党信阳市第六次代表大会 > 会议亮点

民生为本筑和谐——市五次党代会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巡礼·社会篇

信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xinyang.gov.cn 时间:2021-09-26 来源:信阳日报

  84.7万贫困人口脱贫,92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所有贫困县全部摘帽;

  全市2495所村卫生室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水平,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239所,累计城镇新增就业46.14万人;

  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中心城区重点民生项目30个,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接近80%……

  这是五年来信阳民生成绩单的一个缩影。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一个和谐社会,一座幸福之城,须有鲜明的民生底色。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民生福祉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持续办好民生实事,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加强社会治理。一项项保障、改善民生的改革举措,一笔笔增进人民福祉的资金投入,正在为民生“加码”、为幸福“加速”、为和谐社会“加温”。

  全面小康不能少一人

  2020年2月28日,淮滨县正式脱贫摘帽。至此,信阳再无贫困县,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进程,深刻改变着老区信阳:贫困县县域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节节高”,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极大改善,绝大多数贫困村水电网贯通、公交车入村、水泥路到户,“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逐步变为现实,乡村振兴曙光初照。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要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接下来要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让乡亲们生活越来越美好”是我们下一步为之奋斗的目标。

  9月的光山县槐店乡司马光油茶园内,一望无际的油茶树让荒山披绿,栗红的油茶果挂满枝头,令人看了就心生欢喜。

  “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油茶园时鼓励大家的话,为信阳油茶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市县乡村共同发力,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油茶种植面积98.29万亩,产值12亿元。

  站在新的起点上,高层面的产业谋划与推动还在持续:2021年7月23日,市委书记王东伟专程到光山县司马光茶溪谷调研油茶产业的发展。市委书记王东伟、市长蔡松涛数次召开全市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座谈会,讨论研究加快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信阳油茶产业的发展前景向好、未来可期。

  产业兴,则乡村兴。在灵山镇去往铁铺镇的罗山县一号旅游公路两旁,有一片片由绿色、黄色、紫色等不同色彩交织而成的创意稻田。这是今年5月,罗山县农科所利用彩色水稻打造的6处田园综合体,每逢节假日,慕名而来的游人络绎不绝。

  以茶叶、油茶、弱筋小麦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的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小康蓝图在信阳大地徐徐展开。

  百亩荷花园、向日葵观光带风光旖旎,荒芜的空心院落变身为书院、茶社、手工体验坊……平桥区明港镇新集村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缩影。把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信阳以“家园美”引领带动“家业兴”,共创建“千万工程”示范村99个,累计完成2308个整治村、1560个达标村,“视觉贫困”逐步消除,农村面貌得以改变。

  一座座村庄干净了、变美了,村民们的精气神也有了改变。息县弯柳树村昔日是垃圾围村、孝道缺失、打架斗殴不断的“省级贫困村”,通过持续实施“智志双扶”,如今变成了“中华孝心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弘扬中华孝道示范基地”……

  产业发展蹄疾步稳,乡村颜值不断提升,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脱贫攻坚的基础越夯实,信阳乡村振兴的图景就愈灿烂。全面小康的路上,老区人民一个也不会少。

  抗疫答卷不能丢一分

  初秋的阳光温暖和煦,驱散了阴霾。9月1日起,信阳中小学在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分期分批开学。返校的孩子们尽情欢笑,感受着生命的美好,沉寂了一个暑假的校园,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时间拨回7月,彼时洪水刚退,酷暑未消,国内多点散发的疫情,再次吹响信阳战“疫”集结号。

  “要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7月31日,在收听收看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后,我市立即召开会议,履新不到一个月的市委书记王东伟的讲话掷地有声。此后,市委书记王东伟、市长蔡松涛密集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并深入一线检查督促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取得去年“守门”战“疫”胜利的老区信阳,迅速激活疫情防控联防联控和应急指挥体系,全市全面快速完成战“疫”点验和流程演练。此后,始终紧密关注疫情态势,科学研判发展变化,稳扎稳打,步步为“赢”,再次为912万老区人民,全面筑起了疫情防控“防护网”。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国家治理既体现在日常社会运行中,也体现在面临重大挑战时。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无疑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但凡考试,就要交卷。

  2020年岁首的那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信阳仅用1个月时间就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实现无新增确诊病例,用2个月时间实现了住院患者、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留观人员4项清零,以过硬作风和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2021年的这场硬仗,信阳同样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在2020年的那场大考中,信阳坚守信念、听党指挥,始终与中央步调一致、同频共振,构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信阳沉着应对、科学应战,迅速建立疫情防控指挥系统,果断采取有力措施,坚决筑牢严防湖北疫情输入、境外疫情输入、社区疫情反弹防线。信阳全民动员、联防联控,广大党员干部冲在一线,广大医务工作者逆行出征,各行各业工作者坚守岗位,全体老区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正能量。信阳胸怀全局、主动担当,扛起统筹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场硬仗”的政治任务,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副重担”一起挑,坚决守住“保”的底线、筑牢“稳”的基础、增强“进”的动能、厚植“蓄”的优势,奋力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抗击疫情、脱贫攻坚、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防汛救灾……五年来,在一次次大考中,老区信阳奋勇前行,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

  民生实事不能落一件

  小桥流水、红砖黛瓦、古韵悠悠,近两年,平桥区小桥胡同的蝶变让近千户老城区居民受益。“看看我们现在的胡同多美啊,真是爱了爱了!”说起家门口的变化,周边居民满是骄傲。

  诚然,这样的美景确实让人忍不住不爱。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升了城市的“颜值”,涵养了城市的“气质”。近年来,信阳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破解民生难题、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手段,举全市之力奋力拼搏、克难攻坚,终于夺取了最后胜利。城市因此更加美丽,社会因此更加和谐,老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信阳技师学院开工建设,信阳师范学院淮河校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江淮校区、信阳艺术职业学院同时开始招生,空军招飞连续九年位居全国地市级首位……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五年来,信阳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全市累计财政教育投入559.3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00余所、中小学校239所,“全面改薄”覆盖学校1125所、惠及学生41.68万名,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全市新增普通高中班级436个,每年有4.5万余名学子进入高等学府深造。

  家住浉河区谭家河乡的张建军因肢体残疾一直四处打零工谋生。2021年春节后,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帮助下,他在信阳高新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工资最高时一个月能领将近7000元。“我以前想都不敢想。”张建军说。

  就业,一头牵着亿万民众,一头连着发展大局。五年来,我市累计城镇新增就业46.14万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5.2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75万人,全市农民工常年保持有200万人以上外出务工经商,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8.8万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1872人。

  “现在住院不再交押金,最后出院只交报销后自费的那部分钱,一个疗程20次透析下来只掏了30元钱。”2020年7月,息县杨店乡堂集村村民蔡正超陪老伴做血液透析,拿到出院结算单时不停地感慨。

  从“不敢看病、看不起病”,到看病自费比例不断降低;从辗转到市区公立医院看病,到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从进医院挂号排长队,到建立看病就医“绿色通道”,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就医结算……随着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老区人民对这一系列的变化有着深切感受。

  一直以来,信阳用民生底色彰显高质量发展成色,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一大批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解决。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有了更美好的期待、更温暖的回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